“金杯银杯装满酒,双手举过头,炒米奶茶手把肉,让您吃个够”,这句歌词既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,也体会出蒙古民族的饮食特点。以下简单介绍一下蒙古美食的品种和特色。
焖炉烤全羊:蒙语称“烤全羊”为“昭木”、“乌查”,是蒙餐宴席中一道最讲究的名菜,色、香、味、形俱佳,有浓烈的民族风味和地方风味,是蒙古民族中的餐中之尊,多在隆重宴会或祭典供献时用。《达斡尔蒙古考》中也写到,“餐品之尊,未有过于乌查(即烤全羊)者。”这种风俗,蒙古族至今还保持着。御马苑烤全羊的制做过程是:选二年左右的肥绵羯羊一只(白条35斤左右),用当地独特的宰羊方式(在胸前割一小口,把手伸进去扭断羊的动脉),然后剥皮去内脏,用秘制调料腌制腹腔内,外面刷一层糖色和香油,放入烧好的烤炉内。大约四、五个小时后即可出炉食用。特点是色泽全红好看,皮酥脆,肉鲜嫩香,烤全羊出炉的时候,香飘满室,令人垂涎。烤全羊上席用一大木盘,使羊平卧盘中,羊脖上系一哈达或羊背上铺条哈达已分别代表羊的公母,并以示吉利和隆重。端入餐厅让客人观看一下后,举行个隆重的开羊仪式,并向主宾客敬酒。然后改刀按不同的部位分成几大块上桌,并刷上秘制酱汁供客人品尝。据文献记载,成吉思汗曾设过全羊宴。忽必烈登基时,也设全羊宴祭神祗、待宾客。到了清代全羊更加盛行,现在成为内蒙古各盟、旗县接待贵宾的驰名中外的名贵菜肴。
蒙古族手把肉:蒙古民族的传统食物中,尤以手把肉为最具特色和代表性。手扒肉的做法是:“掏心”将羊胸腔内的动脉掐断,然后剥皮,清除内脏,并将整羊切成若干段冷水置于锅中,待水沸后放入许盐和葱,不加其它调料,煮断血即可。食用时一手抓肉、一手持刀片肉,蘸秘制辣酱食用。其特点是肉香味美,鲜嫩异常,肥而不腻,一定要趁热吃才最美味,较好的部位是:羊脖子、羊腿、羊排等。
蒙古族血肠肉肠:原料:羊小肠,将盐、葱末、少量的水和面粉放入羊血中,调成血浆。用羊肺从羊肠一头清洗三至四遍,洗净后,将血浆灌入羊肠,边灌边用手搓匀,上锅煮熟。肉肠是同样的方法灌上腌制的新鲜羊肉。吃时自己用刀切割成小段,蘸秘制辣酱,味道鲜美之极,是当地非常有名的美食。
烤肉系列美食:有的游客团体人数较少,点品烤全羊怕吃不了。为满足大家需要,御马苑以蒙古族古老烤全羊和烤肉的手法和技巧,特选定部分羊牛较好的部位,烹饪出烤羊腿、烤羊排、烤羊肉、烤牛肉、烤牛排、烤土豆(当地美食)等烤制佳肴。
手把羊杂:以手把肉的做法,把羊肝、羊肺、羊肚、羊心等内脏烹饪的当地美食。食用时自己用小刀切成小块、蘸秘制辣酱食用。
莜面餐:配有各种莜面制品菜肴,吃莜面对降血压、血脂很有好处。味道虽好,但不宜多食,七分饱为佳。因为莜面较耐饿,所以大家注意虽是美味,但别撑到哟.
涮羊肉:锡林郭勒草原盛产优质羊肉,其中以苏尼特、乌珠穆沁羊肉为最佳,因此以其为主料涮的是羊肉得名。说道涮羊肉,传说也与成吉思汗有关。当年铁木真来到锡林郭勒草原与塔塔儿部征战途中,一次部队屠宰活羊后正准备煮手把肉,这时闻报敌军突然来攻,此时下锅煮肉已经来不及。伙头军看着那些将要下锅的羊肉和站在一边饥肠辘辘的士兵们,真是又愁又急。关键时刻,铁木真灵机一动,当即叫伙头军将羊肉切成薄片,放入沸水翻滚的锅中,待肉色一变即捞入碗中,拌上额吉淖尔青盐、野韭菜及野山葱等调料,迅速吃起来。饱餐羊肉后的士兵们士气大振,向远途奔袭的敌军发起反攻,取得了胜利。铁木真为纪念这次草原奇胜,因而经常吃这道菜食,并赐名为涮羊肉,随后便成了元代宫廷佳肴。大都建立以后传到了北京,后由清宫廷传入民间。如今涮羊肉在原有配料的基础上,经过几百年的改善,已经成全国公认的美食。
蒙古族奶食:主要有:奶茶、炒米、爵克、奶豆腐、奶条、奶皮子、奶渣等鲜奶制品。走进草原牧区,无论进了哪顶蒙古包,热情好客的女主人都会端出样式各异的奶食品,向客人展示自己的技艺,概括起来说,这些奶食品有近几十种之多,这里简单介绍以下几种:
鲜奶:是加工各种食品之源。牛、绵羊、山羊、马、驼都可挤奶。挤牛奶最为广泛而产奶量最高。绵羊奶具有油脂浓厚、热性和凝乳多、乳油厚等特点。山羊奶却油脂少、清淡、凉性,所以适合发酵。驼奶可以对奶茶和凝结加工。马奶还可发酵酿制马奶酒,是具有治疗多种疾病和丰富营养的饮品。总之,鲜奶具有滋阴壮阳、除病解毒的珍贵保健食品。母畜产后一二天内挤出的奶叫浓初乳,三至五天内的为淡初乳。初乳的营养成份为奶中之精华。初乳可以煮沸饮用或焖稠食用。挤完初乳后的便是普通奶子。将挤出的鲜奶倒进器皿里,撇取乳油后剩余的叫凝乳,煮沸取奶皮剩余的称熟奶。在太仆寺旗地区以挤牛、山羊、绵羊奶为主。
白油:制做的方法是将鲜牛奶放入桶内,搅拌后使其发酵,脂肪浮在上面,因色白而称之为“白油。
黄油:是将白油用纱布过滤,然后倒入锅内加温火煮炼,并用勺子频频搅动,待色泽由白变黄时取出,即成黄油。
奶油:将挤出的生奶盛进器皿中存放时,随着奶子的凝结,奶子里的油脂浮到上面,在奶子的表面形成一层油脂体就叫奶油。奶油就此可以食用和对奶茶,也可以放糖拌炒米吃或熬汤喝。
奶皮子:每逢夏、秋季,牧人们将鲜奶放在锅中,用小火烘至稍滚,用勺轻扬,使奶汁的泡沫浮在上面,然后点上生奶,冷却后用筷子挑起放在阴凉通风处阴干即成。
奶豆腐 :是蒙古族最常见的奶食品之一。制做方法是将酸奶子放在锅中经慢火熬煮,放入布袋挤压而成。奶豆腐有酸味、甜味不等,依主人的口味采用不同方法而制成。
奶酪:回锅的酸奶叫熟酸奶,把熟酸奶包进布里用石头轧压或埋进沙子里榨干乳清便成了酸奶酥,将酸奶酥捏压成奶酪形状的就是酸酪。在酸奶酥中加进糖料,用鲜奶搅和食用能充饥解渴。酸酪保存时间较长,表面虽起醭,里面却不变质发霉。它的酸度很强,具有解毒助消化之作用。
奶渣:将凝乳用温火充分煮熬,榨干乳清,使其形成凝乳稠,不经过揉搓便捞出晒干的叫奶渣。奶渣干结得快,保存起来不易发霉。绵羊奶最适合做奶渣。牛奶奶渣过于坚硬,难以咀嚼。
黄油渣:炼取黄油剩余物叫黄油渣。黄油渣是淡黄色的稠性物体,油性大,酸度浓,加茶饮用香甜可口。
炒米:在很长时期内是锡林郭勒盟牧区群众的主要食品之一。炒米的特点是吃法简便,宜于储存,用奶茶泡食或拌奶酪均可。吃炒米,既不需要刀、勺、锅、灶,更不要烹、蒸、煮、炖,适应蒙古民族的游牧生活。制法为:先将水煮沸,将糜子投入锅内烀熟并炒干,用碾子压或者用捣窝捣去皮即成。
奶茶:是本地区蒙古族最喜爱的饮料,一日三餐都离不开。烧制奶茶,是先将砖茶打碎些许,放入一个特定的纱布袋,也有直接放入水中,待茶色浓度适当时,取出纱袋或滤去茶叶,兑入鲜奶即成。
酸奶:用马奶或牛、羊奶发酵后加工而成。酸奶能解热止渴,而且营养丰富。
奶酒:制作方法是把发酵的牛奶放入锅中慢火熬煮,蒸馏后酿成透明醇香的奶酒。
马奶酒 :是较为驰名的饮料,具有驱寒、活血、舒筋、补肾、消食、健胃等功能。
|